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月, 2008的文章

13F

老友QC先生青春的時候,就讀成功大學,研究所依然考上成大,因此離鄉背景的時期,全部都奉獻給了台南。不過由於台南高雄距離並不遠,因此QC先生說他對於異鄉遊子的心情體悟並不是相當深刻。QC先生大學的時候與兩位航太系的同班同學合租台南市區某棟大樓的13F,當作第二個家,我們後來都稱QC先生的台南家為13樓。 我和鵝小姐都在台北念書,租的房子最高也只到6樓,沒有電梯,而且還是藏身於暗巷樓梯間的燈三不五時就壞掉的頂樓加蓋,和13樓的舒適與豪華程度有著天壤之別。我們每年的暑假都會去13樓玩,去QC先生最喜歡的義大利餐廳“品諾咖啡館”吃飯,再到成大兜轉、去喝清心、吃小吃,然後開車回到高雄。當時的我們就像虔誠的朝聖著,每年都要往聖地去洗禮一番,而這個聖地就是13樓。 13樓並不是豪宅,充其量,他就像台北市的信義南港區的國宅般,每棟都長的一樣,數量龐大,老是迷迷糊糊的走進朋友家裡,然後又迷迷糊糊的出來,一點也不特別。不過13樓因為QC先生的關係,這樣平凡樸實的大樓,在我的記憶裡,是個溫馨可愛視野極佳的地方。 大學畢業三年多,QC先生離開13樓也已經過了好幾個寒暑,而自QC先生搬走之後,我和鵝小姐再也沒有去過,我甚至已經不記得13樓的方向與面貌,也許哪天我經過13樓也已認不出來。對於這樣的改變,我覺得感傷卻也無可奈何。 活著的每一天,就有不停持續的事情硬是需要塞到我們有限的記憶體裡,入口從來都是打開的,不辭辛勞的運轉,不過空間有限,所以也只能不斷地清出場地、丟掉舊的、不重要的。每天,我們都在做垃圾分類與汰舊換新的工作,不過霎那間浮現的、轉眼間憶起的,卻都不是那最新的訪客,而是那些散落在不同時空、斑駁不全、憂憂的片段與當下。 我想念那段偶爾造訪13樓的時光,懷念造訪13樓前後的心情,以及那些在13樓此起彼落的喧嘩以及歡笑聲。